天氣瓶 DIY (Storm Glass)

天氣瓶 (氣象瓶),又稱風暴瓶(Storm Glass),會根據外界溫度的改變,瓶內會出現不同型態的結晶。
19世紀英國海軍上將 Robert FitzRoy 所發明。做為航海時預測天氣的工具
19世紀英國海軍上將 Robert FitzRoy 所發明。做為航海時預測天氣的工具
適合:13歲以上
32
317,939
材料
- 透明玻璃瓶(有蓋、100ml以上)1
- 天然樟腦粉10g
- 氯化銨2.5g
- 硝酸鉀2.5g
- 蒸餾水 (藥房有賣)33ml
- 95% 酒精 (藥房有賣)40ml
工具
- 玻璃杯2
- 手套1雙
10
原理:
瓶內結晶的變化,主要是由於溶液內的樟腦、硝酸鉀、氯化銨在水與乙醇混和溶劑內的溶解度會隨著溫度變化。
溫度改變時,三種物質的結晶析出、溶解速度有差異而造成的交互作用。
而溫度的變化速度,則會影響結晶的成長大小與結構。這些因素加總起來,造成瓶內晶體型態萬千的美麗變化。
現代研究證實,溫度是影響瓶內結晶型態的最主要因素;與天氣的對應關係幾乎成隨機分布,無預測價值。
雖然不能用來預報天氣,但天氣瓶隨著外界溫度展現出多變的晶體變化,仍可作為一個美麗的裝飾。也可做為有趣的科學教材,學習溶液的配置與結晶行為。
維基百科http://goo.gl/cF2H3Y
瓶內結晶的變化,主要是由於溶液內的樟腦、硝酸鉀、氯化銨在水與乙醇混和溶劑內的溶解度會隨著溫度變化。
溫度改變時,三種物質的結晶析出、溶解速度有差異而造成的交互作用。
而溫度的變化速度,則會影響結晶的成長大小與結構。這些因素加總起來,造成瓶內晶體型態萬千的美麗變化。
現代研究證實,溫度是影響瓶內結晶型態的最主要因素;與天氣的對應關係幾乎成隨機分布,無預測價值。
雖然不能用來預報天氣,但天氣瓶隨著外界溫度展現出多變的晶體變化,仍可作為一個美麗的裝飾。也可做為有趣的科學教材,學習溶液的配置與結晶行為。
維基百科http://goo.gl/cF2H3Y
11
來欣賞一下 天氣瓶縮時攝影
夏天也適合作天氣瓶
這是在俄文網站看到的配方
適合夏天製作(一天就可以看到羽毛)
樟腦粉 4.4g + 酒精 19.5ml
硝酸鉀 2.3g + 氯化銨 2.3g + 水 16ml
個人經驗
6月某日的早上依這個配方製作後(以等比例 2倍)
下班回家時 整瓶變清水 (當天溫度約28~30度C)
在打開 25~26度的冷氣後, 居然在睡前看到羽毛結晶(圖)
有機會再來測試不同比例配方的效果 :-)
參考:http://himiklab.org.ua/stormglass.shtml
(上面這瓶是以此配方製作)
這是在俄文網站看到的配方
適合夏天製作(一天就可以看到羽毛)
樟腦粉 4.4g + 酒精 19.5ml
硝酸鉀 2.3g + 氯化銨 2.3g + 水 16ml
個人經驗
6月某日的早上依這個配方製作後(以等比例 2倍)
下班回家時 整瓶變清水 (當天溫度約28~30度C)
在打開 25~26度的冷氣後, 居然在睡前看到羽毛結晶(圖)
有機會再來測試不同比例配方的效果 :-)
參考:http://himiklab.org.ua/stormglass.shtml
(上面這瓶是以此配方製作)
20